欢迎您光临,本站可下载高中九科word版试题及答案,可打印使用!

高三历史强化12

正文概述    2023-01-08  

历史强化训练十二    命题人:栗  

1. 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解析:

 

2.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A.“布尔什维克速度”                    B.推行“新经济体制” 

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                  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

解析:

 

3.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解析:

 

4.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这说明

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

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     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

解析:

 

5.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解析:

 

6.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

 

7.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8.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解析: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9.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解析:

 

10.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析:

 

11.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解析:

 

12.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A.A   B.B    C.C     D.D

解析:

 

13.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解析:

 

1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解析:

 

15.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解析:

 

16.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解析:

 

17.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

74.4

25.4

0.2

1932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解析:

 

18.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解析:

 

19.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

 

20.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解析:

 

21.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解析:

 

22.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

1230

蔬菜与瓜类

4700

1300

A. 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解析:

 

 

2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

 

24.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解析:

 

25.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26.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解析:

 

27.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解析:

 

2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解析:


  • 319访问人数(位)
  • 254本年发布(个)
  • 2本月发布(个)
  • 2 今日发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