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可下载高中九科word版试题及答案,可打印使用!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6

正文概述    2023-01-08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六)   命题人:栗

1.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  )

类别

副主席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总人数

6

4

21

民主人士数

3

2

11

A.有利于加快民主革命的胜利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

解析:

 

2.下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  )

A.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

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     D.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

解析: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

 

4.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解析:

 

5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  )

年份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57.3

13.90

54.6

1992

270.6

55.43

298.7

1993

70.2

99.03

79.9

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

解析:

 

619484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

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解析:

 

7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解析:

 

81954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

A.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解析:

 

 

9.《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10.《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解析:

 

11.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

 

1219961月,由150名委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  )

A.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B一国两制全面落实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香港回归已进入实施阶段

解析:

 

13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  )

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   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

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   D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

解析:

 

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

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15.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解析:

 

16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17.下表为19561967年共青团组织参与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  )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出访/来访代表团

效果

1957728日-811

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莫斯科

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由1 200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

80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多边联欢

19601123日-1222

访问

北京

古巴等10国学生代表团一行16

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

1964916日-23

莫斯科青年论坛

莫斯科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率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30

促进了与苏联青年的交流

1967822—105

来访

北京

刚果()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访华

毛泽东接见

A一边倒政策阻塞中西交往             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影响

C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     D求同存异得到人们一致认可

解析:

 

1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

A19491956年   B19491978    C19661976年   D19782012

解析:

 

1919732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  )

A.联美抗苏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不结盟

解析:

 

20.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  )

A.维护现有国际秩序   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   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

解析:

 

211973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解析:

 

22.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解析:

 

23.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解析:

 

24.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

解析:

 

25.下面两图中的中国外交活动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1979年邓小平访美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A.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C.促进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D.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解析:

 

26.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规定: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1954年宪法重申这一原则。该原则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C.全民普选,民主集中 D.民族平等,祖国统一

解析:

 

27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

解析:

 

 

28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  )

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   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   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

解析:

 

 

29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  )

A.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   B.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

C.“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          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

解析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六)参考答案

1.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可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民主人士的广泛参与,体现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故选D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

2.答案 D解析 在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材料中“1953年出版”“人民的选举相符,故选D项;1949年《共同纲领》制定,与材料中“1953年出版不符,排除A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材料中“1953年出版不符,排除B项;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宪法,与材料中“1953年出版不符,排除C项。

3.答案 C解析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这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与参与人员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大制度,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1954年宪法的参与人员有各类人群,这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4.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毛泽东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

5.答案 C解析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故选C项;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排除B项;台湾当局并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项。

6.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方针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选A项;1945年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B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D项。

7.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而非保障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修宪而非公民法制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策而非经济方针,故D项错误。

8.答案 B解析 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9.答案 C解析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 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而不是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

10.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可知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共同纲领》的临时地位性质,排除C项。

11.答案 D解析 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

12.答案 D解析 19977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19961”“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反映了实施的准备工作,故选D项。

13.答案 C解析 据材料“45.9%的台湾民众支持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说明两岸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故C项正确。

14.答案 B解析 由中方作了让步”“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平等谈判,以此来寻求苏联的支持,体现国家利益,故选B项。

15.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共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可知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故选C项。

16.答案 C解析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

17.答案 B解析 通过图表可知,共青团组织在1956年到1967年间,主要的交往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联系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当时的活动深受外交形势的影响,故B项正确。

18.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故B项正确。

19.答案 A解析 1973年,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由材料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可知为联美抗苏,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项错误;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错误。

20.答案 D解析 由材料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可知共同应对苏联的对抗,故选D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标而非积极影响,排除B项;新的国际平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21.答案 C解析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中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提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说明尼克松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故选C项;台湾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排除A项;材料是美国尼克松总统向国会作的外交报告,不能体现美国外交原则,排除B项;1979年中美建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排除D项。

22.答案 C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排除A项;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不会趋同,排除B项;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3.答案 C解析 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并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可知对外援助的变化从六七十年代服务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求,故选C项。

24.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等18个,从材料上看,其罗列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均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的多边外交,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5.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都是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自主选择和求同存异的表现,故选D项;根据所学,材料中中国不同时期的两次外交活动都没有联合国的参与,排除A项;根据常识,美国并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B项;根据所学,邓小平访美并没有促成两国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排除C项。

26.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可知该原则是全民普选,民主集中,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多党合作,排除B项;民族平等,祖国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

27.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条例相混淆并结合所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可知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故选A项。

28.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规定: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公民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1982年宪法,不能体现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是总结民主建设经验,排除D项。

29.答案 B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1958年后两岸炮战从不间断到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到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再到只打宣传弹,说明炮战不再具有武力对抗的意义,只是两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故选B项。

 

 


  • 319访问人数(位)
  • 254本年发布(个)
  • 2本月发布(个)
  • 2 今日发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