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可下载高中九科word版试题及答案,可打印使用!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正文概述 杨朋潮   2022-09-27  

一、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11.png

雕塑《拉奥孔》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两崖的排列易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1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 表述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是说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来说明诗画并不同质但莱辛并不一定是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在材料二中也有相关表述:《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 可见,“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的说法有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2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表述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可见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说用绘画来描述事情比不上诗歌生动明白。B,“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表述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绘画虽说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因此后人可以根据画作推想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D表述推断不当。材料二中说,“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沈括对唐代关于王维的传说的质疑意在表明图画在表达时间上的承续方面存在局限并不能因这个质疑就否定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  )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3D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莱辛有关诗画异质观的主要论点是: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A句意是:诗歌要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诗还是眼中有金屑”,即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障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本句主要强调的是诗歌要有空灵的意境不能支持莱辛的观点。B句意是:文章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文章两种艺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诗画同质。C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然也是支持诗画同质的观点。D前句写图画能摄取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能支持莱辛的观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4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然后对材料内容进行梳理厘清材料层次最后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主要阐释了莱辛的诗画异质前三段主要讲述了莱辛诗画异质观产生的缘由第四至六段是莱辛诗画异质观的推论和结论第七段至最后一段是作者结合个人理解对莱辛观点的具体阐释。材料二首先点出莱辛诗画异质观的主要论点然后列举中国古人对诗画关系的讨论与莱辛的这一观点形成照应。

答案: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

                                    

                                    

                                    

5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莱辛诗画异质的基础上作答。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用诗叙述动作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即点明了画在叙述动作方面有局限作答时结合原文中的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止能画一声对此进行解读即可。

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  )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6B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在后文未见照应。后文并没有写到与王木匠手巧的相关情节内容结尾写到他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那也是干他的老本行并不是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C,“‘麻子’‘小耳朵 等鬼子均确有其人错。这些人物只是王木匠在讲故事时使用的称呼是他自己编的从文中看不出确有其人D,“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王木匠发出感叹的真实原因不是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而是自己虽然有一双勤劳的手但只是用于木匠手艺;这双手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7D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D,“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理解错误。大故事套小故事是一种叙事结构”,也是小说谋篇布局的一种艺术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彰显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王木匠讲故事刻画出了很多活灵活现的形象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百姓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主题十分明确并不是多元化的。]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回到原文寻找到王木匠讲石门阵故事的内容从中找到使用反复手法的地方: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重复,“小耳朵的心是在……”“八字胡子的心是在……”“麻子的心是在……”重复,“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重复,“麻子还在想……”“八字胡子还在想……”“小耳朵还在想……”重复。然后结合王木匠讲故事的背景、小说具体内容和反复手法的一般作用来分析。从讲故事的人的角度看:故意运用反复手法就是通过反复强调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使故事内容表述更加充分更加具体让听众如临其境;从读者听王木匠讲故事角度来体会现场听众的心理揣摩王木匠不断反复的意图:故意延缓激发听众的好奇故意迟迟不讲大家关心的故事结局以引发听众的追问。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4)(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9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重要物象丰富含义的能力。首先要回到原文筛选出不同层面的”,共有六处门:木头门砖头门石头门石门阵大门二门。然后结合相关情节和小说主题来对门分类从不同层面概括含义。门是用砖头堵的这里的是真实的门;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等句中的是经过故事加工了的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前一个指国门后一个是指百姓自家的门。

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6)(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0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以镇天下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字领起强宗室的具体行为,“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1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指各种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2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意思是太宗认为杜绝奢侈减少浪费轻徭薄赋选用清廉守正的官吏使百姓吃穿有余老百姓自然不去做盗贼没有必要施行严酷的刑法。文中太宗没有表明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一观点。选项表述曲解文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1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担心;”,暗地里秘密。(1句子大意2)(2)关键词:”,讨厌厌恶;”,喜爱。(1句子大意2分。)

答案:(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

                                    

                                    

                                    

1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第一问需联系上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需要联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撰书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来进行理解。

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1)(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起初太上皇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幼子也均被封为王做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封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大量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是的。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育百姓怎么可以使百姓辛劳来养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将宗室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者没有降。太宗与群臣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有人请求用严酷的刑法来禁止偷盗太宗笑他说: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迫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侈减少浪费轻徭薄赋选用清廉守正的官吏使百姓吃穿有余那么他们自然不去做盗贼怎么用得到严酷的刑法呢?从此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大门不闭商人旅客可在野外住宿。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向他询问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委任给群臣群臣内心畏惧只知道奉命加以执行罢了没有敢违抗的。靠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假使做到得失参半荒谬悖理的地方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人的阿谀奉承蒙蔽国家不灭亡还等什么?陛下如果真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分别让他们担任事务自己安坐在朝廷上天下太平考查臣下的成败然后施以刑罚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还担心国家治理不好吗?太宗赞许他的言论提拔他为侍御史。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有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加以引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不一味顺从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还担忧国家治理不好吗?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同圭表大臣如同影子圭表一动影子就随之而动。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5B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错误。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湓浦曾闻似衣带意即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表现的是湓水的蜿蜒之美并非表现朋友之间的情谊。]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                       

1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表达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原因,除了痛心君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五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推行变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为了生事扰民。

(3)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美酒,“杜康”一词也经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1)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2)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18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两者意思基本一致前者的对象一般为光亮、彩色等因而更突出光彩的特点。根据语境两者皆可但前者更好。第二空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喧闹无比:喧哗热闹。两者都有热闹的意思后者还有喧哗之义。根据语境前者更合适。第三空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连绵不断:指连续不间断。两者都有不断之义但前者的对象为车马、行人。从对象看前者更合适。第四空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前者强调浓厚纯正后者突出原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19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结构不一致;二是导致用词不当,“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20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对偶句的构成需将对偶句分解根据其属性指出对应的词或短语。第二问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需根据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其中“描绘”“传播”,均为动词,“城乡风物”“时代精神”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内容上,点面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价值。

(评分参考:答出(1)2分,答出(2)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21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材料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现象的警示意义。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为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AB两项都是解释原因 A,“微型藻类雪衣藻”,中心词是雪衣藻”,限制性修饰语是微型藻类B,“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中心词是微型藻类”,限制性修饰语是雪衣藻这种。从原文来看引起极地雪变色的是雪衣藻不能扩大到微型藻类。故A项正确。]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

                                    

                                    

                                    

22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所填内容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作时间状语。从前文的十分耐寒”“极端冰雪环境中和后文的冬眠静止状态”,可以推知这是冬季;从后文的但是”“春季复苏也可推知这是冬季。组织答案在寒冷的冬季 由前文的春季复苏和后文的成熟后可知此处填生长期怎们样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可推知答案生长期呈绿色从而表示形成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就是后文中融雪速度的加快”, 可推出此处答案加快融雪速度

答案:①在寒冷的冬季  ②生长期呈绿色  ③加快融雪速度(6分,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19174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材料解读】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第一句通过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 体育之效。第二句主要强调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体质由弱到强。第三句阐述了强与弱之间的辩证关系。强与弱不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后天的行为是滥用其强还是勤自锻炼。此处的已不仅限于体格上的强弱。最后两句引出结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因为强弱会变化。启发考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强弱之变。作文要求挖掘材料具有的启示意义”,“结合材料写出感悟与思考。因此内容上应从身体和体育锻炼入手体育之效引出强弱变化之理以及由此得出自强奋斗等启示。挖掘出深层意蕴文章意境才能开阔眼界才能高远。

【作文立意】 1.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2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也许会转为弱;

3弱者如果不断努力久之也会变强;

4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5强弱变化或转化的关键是勤自锻炼增益不能而不是等待机缘;

6青年当自强为国做栋梁;

7将青春梦汇聚成中国梦;

8追忆百年峥嵘见证大国崛起;

9强弱相对应合理转化。

【参考素材】

1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后来发出豪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主席出生在中华民族被洋人辱为东亚病夫的时代他在长沙求学时虽身无分文但胸怀天下为了以后能担当天下大任他深知强身健体的重要长期带着同学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爬岳麓山、游湘江夏日日光浴、霜天睡露天、寒冬冷水澡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这种持之以恒的自我身体磨砺为主席后来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南征北战和繁忙的国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220214毕业于中科院的黄国平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部分走红网络。他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家境贫寒幼时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和婆婆相继离世。黄国平自小便感受到了生离死别他的人生在起点处便远远落于人后。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抱怨而是怀着奋进之心从小山村一路走来虽艰辛但从未止步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深夜抓黄鳝、养小猪崽贴补家用同时用功读书。2008年他考入西南大学2012年他走进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后于20177月毕业后任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时至今日再回首他的致谢虽饱含辛酸但更让人看到了一个人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

3我国的华为从一个做设备的供应商到通讯行业的规则制定者用了10年;从外行到有了自己设计的顶级芯片用了17年;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现在的鸿蒙弱、很弱、特别弱但它的敌人不是安卓、不是苹果只是时间。华为如今的艰难只是中国想要发展成真正强国路上遭遇的一个缩影。挺下去撑下去不抛弃不放弃相信华为会再一次打败时间更相信我们这群00将是祖国变成真正强国的中坚力量。


  • 319访问人数(位)
  • 254本年发布(个)
  • 2本月发布(个)
  • 2 今日发布(个)